近日,經省政府同意,省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單位)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持續開展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2024-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過程
推動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健康發展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有力舉措,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要求。自2023年8月開始,針對招標投標領域存在的各類問題,我省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2024年上半年,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4〕21號)、《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委令第16號)、《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領域評標專家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發改辦法規〔2024〕396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招標投標各方行為進一步規范。按照有關要求,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了《工作方案》。4月28日,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工作方案》進行研究,根據會議要求和相關部門(單位)提出的意見,省發展改革委對《工作方案》進行了修改完善。5月15日,《工作方案》經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擴大會議審議通過后,按程序組織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15個部門單位完成會簽,并通過了公平競爭審查和合法性審查。6月24日,《工作方案》經省政府第5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二、主要內容
專項治理堅持系統思維、問題導向、協同聯動、靶向施策,做到“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結合,明確了工作目標、治理內容、工作步驟、治理方式、制度機制、常態治理、組織保障7個方面內容。
(一)明確工作目標。通過專項治理,實現糾治一批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健全招標投標制度規則、完善有效運行的監管工作機制、提升招標投標服務效能,推動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招標投標市場,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明確治理內容。主要聚焦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活動、所有制歧視和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招標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監管執法機制短板弱項、交易服務供給不足等五個方面內容,融入了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4〕21號)相關工作任務。
(三)明確工作步驟。專項治理擬自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明年底結束,分2輪持續進行,每輪按照“動員部署、問題排查、整改提升、總結通報”四個階段壓茬推進,實施自查、抽查、核查、互查、督查“五查”銜接,對招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全流程檢查,適時通過新聞發布會等形式通報治理情況。
(四)明確治理方式。通過項目抽查、受理投訴舉報、進行數據分析等方式精準發現問題、依法處置問題。項目抽查比例原則上不低于項目總數的10%。發揮紀委監委、公安經偵的技術優勢和震懾效應,實現行紀、行刑聯動。利用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分析研判。通過紀律處分、行政和刑事處罰等方式,協同發力,嚴厲打擊,形成震懾,實現“當下治”。
(五)完善制度機制。在“當下治”基礎上,將招標投標長效機制建立起來。建立招標代理機構在線服務制度,完善線上服務系統,做到全程留痕;完善招標代理機構和投標人評價制度,實行信用評價,加強行為監管;建立多點分散評標制度,完善線上評標系統,實現評標專家就近到交易中心獨立席位在線評標;建立智慧輔助評標制度,發揮信息化手段作用,增強系統自動評標功能,減少人為干預,促進公平公正;建立行紀行刑銜接機制、典型案例通報機制等,實現“長久立”。
(六)開展常態治理。專項治理結束后,進行常態化、長效化整治,持續抓、反復抓,切實防止問題反彈。在日常監管中,進一步落實招標投標領域聯動監管工作機制,提升智慧化監管水平,完善省“云智”監管系統功能,實現全省監管“一張網”。
(七)加強組織保障。省發展改革委統籌協調全省專項治理工作,各市政府負責本地專項治理工作,省相關部門單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原則,開展本行業領域專項治理工作。